证券时报记者 安宇飞 眼下,汽车行业正掀起一场“跨界造机器人”的浪潮,小鹏的“Iron艾伦”、广汽集团的“GoMate”等人形机器人纷纷在2024年年底亮相在公众面前。除此之外,特斯拉、北汽、上汽、丰田、奇瑞、小米等车企也纷纷通过投资或自研的形式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一时之间,人形机器人业务有成为车企 “新战场”的态势。 这不禁让人想到数年前,家电巨头也曾出现一场跨界造手机的热潮:格力、海信、国美、TCL、康佳等公司纷纷进入手机赛道,点燃了家电企业和手机厂商“跨界互斗”的战火。结局却是家电企业在手机领域几乎“全军覆没”,反而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顺利切入了电视、小家电等市场,在家电领域站稳脚跟。 为何人形机器人赛道会成为车企“必争之地”?车企跨界机器人,又和曾经家电巨头跨界造手机有哪些共通点及不同之处?能否走出“拿着锤子找钉子”怪圈?对于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走入一线,对话多位业内人士。 车企人形机器人 进入“落地时代” 在小鹏汽车
走出“拿着锤子找钉子”怪圈 车企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2025-01-21 00:00:00来源: 证券时报网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华为、小米加速入局!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已来?2025-01-22 00:00:00
- 一机难求!万亿低空赛道群雄逐鹿,eVTOL产业链上演生死时速!2025-01-21 00:00:00
- 星二代影帝王千源:悍匪赛道无人能及,从不拼爹2025-01-21 06: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