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春蕾数据泄露可能造成个人身份被盗用、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大模型训练依赖海量数据,若数据被篡改或注入虚假信息,将导致模型输出偏差,影响社会信任。这个过程被称为“数据投毒”,也就是攻击者故意向训练数据注入错误或恶意样本,破坏模型决策逻辑。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改动自动驾驶视频数据可能会使车辆误判障碍物、对抗样本攻击可能误导系统,最终危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邓中翰希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结合原生数据安全技术和可信执行环境技术,从芯片层实现数据防篡改、防伪造,确保数据内容真实性与完整性,防范恶意内容渗透,从源头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分析全流程安全可控。从技术角度,邓中翰建议强化技术与标准支撑,加大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视音频编解码、智能感知等领域自主标准制定,以标准优势带动产业优势,筑牢数据主权安全防线。据了解,我国数
筑牢数据主权安全防线 构建全国统一数据市场
2025-03-07 00:00:00来源: 中国科学报
下一篇
智能体时代来临了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大部分数据仍沉睡在服务器,尚未转化为真正的资产”2025-03-07 00:00:00
- 全国人大代表、国轩高科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姚金健:推动全国移动补电车应用 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2025-03-07 00:00:00
-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建议严管啃小行为2025-03-07 00:00:00
- 破解陪伴难题,AI玩具瞄准银发市场2025-03-07 00:00:00
- 全球可穿戴腕带市场连续两年增长 中国出货量占全球30%2025-03-06 00:00:00
- 日媒:高端市场即将成为中国品牌的天下2025-03-06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