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也被称为史上周期最长的“双十一”。“双十一”在为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实惠购物体验的同时,个别平台、商家也会通过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购物消费不迷“路”,今天,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携手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黑猫投诉”平台(https://tousu.sina.com.cn),联合推出“双十一”消费警示,本篇聚焦“虚假宣传”。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双十一”期间有关虚假宣传最常见的陷阱,就是平台、商家会模糊宣传内容、定义不明确以及设置繁多的限制条件。在宣传中,平台、商家往往会故意隐瞒关键信息,如商品的优惠条件、赠品数量等,导致消费者购买后发现与宣传不符。此外,一些平台、商家提供的优惠也会设置复杂的限制条件,如限时、限量、限特定用户等,使得消费者难以享受到真正的优惠。来看看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
“双十一”2号消费警示:虚假宣传蒙骗人
2024-11-10 00:00:00来源: 澎湃新闻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新闻多一度丨“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 双十一避坑指南来了2024-11-10 00:00:00
- 当我让AI在双十一购物,为啥它们都只买电子产品啊?2024-11-10 00:00:00
- “双十一”5号消费警示:数据“杀熟”狂宰人2024-11-10 00:00:00
- 网购珍珠项链货不对板获三倍赔偿 “双十一”遇到这些情形可维权2024-11-09 00:00:00
- (第七届进博会)把握中国消费升级脉动 进博会“好物”纷呈2024-11-08 00:00:00
- 史上最长“双十一”来了,消费者却不买账了?2024-11-08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