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界定”是人类社会身份认同的基本要素之一,从社会体系到社群关系,再到人际相处,性别都是一个人们早已习惯的界定标准。从出生到死亡,人的一生要填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资料表,“性别”总是排名靠前的一栏。但这种身份认同有时也会呈现模糊的一面或制造刻板印象,比如地铁女性车厢和女性停车位,就呈现着某种争议。一个驾驶技术出众的女司机或许会认为女性停车位意味着对女性的歧视,一个总是为了停车手忙脚乱的男司机可能会觉得女性停车位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同样道理,性骚扰的受害者固然绝大多数是女性,但当有男性也深受困扰时,那么将“性骚扰受害者”默认为女性的刻板印象,就会让这部分男性受害者无所适从。在中国社会,这种刻板也无处不在。比如“男主内女主外”“男孩子必须有阳刚之气”,都是刻板印象的呈现。也就是说,性别是人类固有认知的客观呈现,但如果将之视为一种不可撼动的规范,反而会在某些情境下制造束缚。对束缚生活的规矩提出质疑,才会让生活有更多可能性在《消解性别
被“规范”的人生,能否通过消解性别来打破?
2025-02-20 00:00:00来源: 澎湃新闻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七言|人生最好的3个词2025-02-19 00:00:00
- 郭晶晶霍启刚一家的晚餐照,打破了人们对豪门的认知,网友:难怪孩子教育这么好!2025-02-20 00:00:00
- 42岁胡歌发声!“40岁已进入人生倒计时”2025-02-19 11:11:12
- 在线营销收入降3%,智能云AI收入涨近3倍,AI能否“渡”百度?2025-02-19 00:00:00
- 甲骨文能否从5000亿美元的AI“星门”项目中获益?2025-02-19 00:00:00
- 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不要等到最后才后悔2025-02-17 00:00:00
- 从“隐形”到“爸气”,我们能否迎来一场“父性觉醒”?2025-02-17 00:00:00
- 人生“三赢”段永平2025-02-18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