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是听说哪个村里有“疯子”,小孩子们不懂什么是“疯子”,但已经会在大人的纵容甚至怂恿下,对“疯子” 进行围观和嘲笑。直到后来,当我们有机会学习了心理学,上过“变态心理学” 的课,才能意识到那些“疯子”只是没有被诊断和治疗的精神病人。 现在,即便精神健康已经得以大范围科普,但污名(stigma)仍然存在。这个源自古希腊的词语,最初指的是刻在奴隶或罪犯身上的标记。在精神健康领域,它代表了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面态度和歧视。根据黄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研究数据,我国有超1.7亿人患有精神障碍,但只有不到5%的患者在一年内主动寻求过专业帮助。数据如此之低,看上去也许不合常理。然而,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家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时,是否会担心被熟人看到?或害怕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这些顾虑并非空穴来风。在我国,“精神病”一词仍然带有较强的贬义,常被用来形容不正常、危险的人,甚至小孩子之间争吵互骂时也会用这个词。
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与希望之旅|《另一种疯狂》新书分享会
2025-04-09 00:00:00来源: 新京报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不要过度分享自己,否则你会被欺负的2025-04-10 00:00:00
- 太惊艳!有一种遗传,叫做感谢爸妈不用整容2025-04-10 00:00:00
- 25岁“世纪婴儿”千千突然去世!鉴定结果已出,母亲希望医院赔偿2025-04-10 00:00:00
- 李玫瑾:这5类妈妈,再累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希望你不是2025-04-08 00:00:00
- 这4种疾病竟然“传男不传女”?第1种最常见,生男孩的家庭要小心了!2025-04-09 00:00:00
- 科技分析师回应特朗普希望苹果在美国生产iPhone:“我认为这行不通”2025-04-09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