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ky邮箱|yokyliu@pingwest.com2025年4月29日凌晨,距离通义千问Qwen3正式发布还有5小时,X和GitHub上的开发者们已经搬好小板凳蹲守发布。开源社区的技术爱好者们熬夜刷新,等待第一时间测试和体验这款备受期待的中国大模型新作。甚至中国开发者已经蹲守通宵,在发布凌晨5点发布的第一时间测试并发布了评测报告。这样的现象曾经只在OpenAI发布新模型前出现过如此关注度。如今,中国大模型也能引发全球开发者如此热切的期待,不仅是模型技术的突破,也是因为对于开发者和企业而言,能够真正用起来,产生产业价值。“在为企业在国内选模型,基本上只有Qwen和DeepSeek两个选项,但R1参数太大了,很多场景不需要那么强的性能。对比来看,千问系列提供了从小到大全系列参数规模的选择,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找到适合的模型。”Agent数字员工应用公司语核科技创始人翟星吉告诉我们。尤其在Qwen3发布之后,模型尺寸从0.6B到
“Qwen3之后,我才真正敢投AI应用”
2025-05-01 00:00:00来源: 新浪人工智能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原创|“人有三不去,去了家不旺”:真正聪明的人,这3个地方不会去2025-04-29 00:00:00
- 曾国藩:什么是真正的朋友?2025-05-01 00:00:00
- 激辩AI Agent商业化:万亿市场如何破局?|甲子引力X2025-04-30 00:00:00
- 美图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AI普惠工程落地三地2025-04-30 00:00:00
- 北斗规模化应用成果亮相数字峰会 融数智赋能多领域2025-04-30 00:00:00
- 阿里最新开源模型Qwen3到底能不能打?不妨上「通义App」亲自试试2025-04-30 00:00:00
- 通信产业转型进行时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谢峻石:AI将带来网络、算力与消费端的多重变革2025-04-29 00:00:00
- AI浪潮录丨对话刘知远:通往AGI不易,长跑要顶住资本寒冬2025-04-29 00:00:00
- Meta推出独立的AI应用,对标ChatGPT2025-04-30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