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了怎样的发生,有了怎样的感受,首先要用来认识自己。把对外的评判转化为向内的体验,并去观察自己这些感受的来龙去脉。去问自己“为什么”,而不是问别人“为什么”,问世间“为什么”,再用“观察”来持续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洞察,如此,一个人才有可能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己”。感官连接到了什么,催生了自我的内心活动,这就是评判。没有产生任何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心活动,就是观察。纯粹的观察,就产生智慧。1、观察,是充满了活力的,是流动的,自由的、无限的;评判,就是用一个答案去限制自己继续去观察,就是失去了自由,每一种评判都是对自己心灵的禁锢。多观察,少评判,少定义,少下结论。感到自己很讨厌某一个人,这肯定是一种评判。如果放下这种评判而去观察这个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这一个封闭的结论就会被打开,就一定会产生新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有可能把“讨厌”的答案变成“其实也没那么讨厌”,还有可能再从“没那么讨厌”变成“挺有趣、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其实,在这种
纯粹的观察,就产生智慧。
2024-11-22 00:00:00来源: 半山文集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小朋友有“大智慧”2024-11-23 00:00:00
- 乌镇“网事”| 小场景、大智慧 黑科技让未来“触手可及”2024-11-22 00:00:00
- (经济观察)“入网”30年,乌镇峰会畅想中国互联网未来2024-11-21 00:00:00
- AI观察|既不照顾孩子,也不给生活费?妻子控诉丈夫当甩手掌柜2024-11-20 00:00:00
- 观察发现,这4种女人,往往过得又好,又有福分2024-11-21 00:00:00
- 乌镇·在线观察|要“智”也要“治” 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2024-11-21 00:00:00
- 老了才明白,兄弟姐妹关系再好,也要隐瞒两件事,这是智慧2024-11-20 00:00:00
- 北京联通联合华为发布全球首个 5G-A 规模立体智慧网,四环内及城市副中心等全域连续覆盖2024-11-20 00:00:00
- 汇聚全球科研 融合本土观察 达能突破性科研成果进博首秀2024-11-20 00:00:00
- 智慧乌镇 点亮数字经济新未来2024-11-20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