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往往只能观察到幼儿的行为,却不了解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经常容易根据成人思维推断,给幼儿的行为简单粗暴地贴上各种道德标签:哭闹是任性,不肯分享是自私,依恋妈妈是软弱……殊不知幼儿有独特的大脑发育程度,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可能犹如惊涛骇浪。这一阶段面对的人生挑战远比成人以为的多: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分离焦虑,“二胎”到来的冲击,意识到死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依恋关系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成人需要放下成见,才能体会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挣扎、爱恨、进退与不屈的努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的生命经验将伴随人的一生,为后来的亲密关系奠定基础。精神分析流派发展出一套幼儿观察方法:观察者被要求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呈现出的感受、想法、幻想和愿望,这种训练培养了观察者的敏感度,有助于促进其对人类内在世界的投射、移情、反移情等现象的了解。同时,观察者作为一位旁观的陪伴者
理解幼儿,也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2025-04-03 00:00:00来源: 新京报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女人,经济独立才是最大底气,活得漂亮靠自己2025-04-03 00:00:00
- 幼儿园上演“防拐大戏”,家长变身“坏人”诱娃上钩2025-04-02 00:00:00
- 3岁确诊孤独症男孩能背200多个电话号码,两年康复训练后,已开启幼儿园生活2025-04-02 00:00:00
- 医生建议:孕晚期多做3件事,宝宝大脑发育会更好2025-04-02 00:00:00
- 这三大星座,只会靠近自己喜欢的人2025-04-01 00:00:00
- 「有你的时光里」 王焱拒绝的底气是自己给的!2025-03-31 00:00:00
- 姜燕:春天,写一封信给自己2025-04-02 00:00:00
- 人到中年,请学会:和老公划界,和自己和解2025-04-01 00:00:00
- 顺境善待他人,逆境善待自己!2025-04-01 00:00:00
- 原创|短短六句话,送给自己!(精辟)2025-03-31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