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颗 采用脉动式柔性生产工艺后,我们的卫星工厂目前产能达到了每年300颗,基本做到每天下线一颗星。 ● 本报记者 王婧涵 杨洁 “采用脉动式柔性生产工艺后,我们的卫星工厂目前产能达到了每年300颗,基本做到每天下线一颗星。”格思航天副总经理文枚金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12个核心工位的模块化生产,现在卫星制造就像汽车流水线一样。随着二期工厂项目的签约落地,公司的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卫星制造产能快速提升,大规模的卫星星座组网也逐渐展开。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在册的卫星星座有约100个,多数为商业航天星座。其中千帆星座等大型星座计划部署的卫星超过万颗。如何让这些卫星数据更好地发挥价值,成为了行业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智能化模块化助力卫星量产 “传统航天生产大多需要人工全程参与,造一颗星需要一年或是几年时间。现在我们通过引入航空及汽车工业的柔性智能化产线理念,采用脉动式柔性生产工艺,把卫星制造
“每天下线一颗星” 商业卫星制造提速 数据潜能如何解锁
2025-04-28 00:00:00来源: 中国证券报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激辩AI Agent商业化:万亿市场如何破局?|甲子引力X2025-04-30 00:00:00
- 交1800元即可清偿百万债务?有App“众筹还债”:通过邀请制发展下线,很多参与者初衷是为了赚钱2025-05-01 00:00:00
- 华大基因:“技术+数据”双轮驱动,锚定C端健康管理新蓝海2025-04-30 00:00:00
- 华泰 | 全球科技:印度能否成为苹果下一个制造中心?2025-04-30 00:00:00
- 一文看懂中兴通讯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AI如何“向实”2025-04-30 00:00:00
- 朋友遍布天下,事业蒸蒸日上,赚钱马不停蹄的四个星座2025-04-29 00:00:00
- 从制造出海到文化远征,中国羊绒闯入「巴黎顶奢圈」|对话Sandriver沙涓创始人2025-04-29 00:00:00
- 瑞幸咖啡“同品不同价”争议:大数据杀熟还是营销策略?消费者如何破局?2025-04-29 00:00:00
- 绿色制造创新场景“多点开花” “智造+绿造”新业态释放强劲经济增长潜力2025-04-29 00:00:00
- ChatGPT新增“购物”功能……与谷歌展开全面商业战2025-04-29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