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最后的耍猴人》,作者马宏杰的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为了真实地记录“江湖耍猴人”这个群体,他跟着耍猴人老杨扒火车、睡桥洞。被山洞的倒抽风抽干身上的热气,每天吃白水煮面条,在各路人马的呼来喝去中夹缝求生……一路走遍艰辛,才写下了这本精彩的纪实类书籍。他还曾跟着湖北的大龄青年刘祥武去宁夏固原“买妻”;去河南跟着采药为生的于青发,在黄河两岸的大山攀援绝壁去采药……当时看这本书时,女儿也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我便好奇地试探着问她:“这样走遍世界的人生,是不是很传奇又很有趣?”女儿思考了一会后说:“是挺让人向往的,但我还是更喜欢安稳地呆在熟悉的地方。”她的话让我很意外,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正是对“看一看世界”很向往的阶段,不曾想,她的回答居然是更喜欢宅在家。不过倒也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博士沙法莉·萨巴瑞曾说过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他本来的自我,他们会基于这种自我,去选择自己的人生。父母唯一的任务,是巩固他们天生的自我意识,为其提供可以开花
爱出门玩的孩子和常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2025-05-03 00:00:00来源: 十点读书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离婚后该不该为了孩子复婚,主要看这三点因素2025-05-04 00:00:00
- 孩子观看纪录片后知识眼界能力显著提升2025-05-04 00:00:00
- 微信上线新模式!网友:家长省心,孩子生气了2025-05-04 00:00:00
- 智商高的孩子通常有3个“毛病”,很明显,父母可别浪费优秀基因2025-05-04 00:00:00
- 现在的教育培养出很多的低欲望孩子,第三代教育将是你的最优选择2025-05-03 00:00:00
- 昨天骂了40分钟, 今天孩子一睁眼就开始带2025-05-04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