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琦 胡湛“不婚不育保平安”“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近年来流行于社交媒体关于婚育话题的各种段子,似乎已经成为当下部分青年人生育观的写照。民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创十年新低,单身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然而,吊诡的是,小红书平台上关于“四脚吞金兽养成指南”的帖子长期霸榜,家庭教育类直播课程又场场爆满。这些充满矛盾的现象,引发关于青年人生育观的讨论,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的生育观并非简单的“不愿生”,而是在现实约束下形成的“有条件生育”——即“准备好再生”的动态权衡策略。这背后是青年更注重生育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综合考量。深究其理,当代中国青年虽以“计算”重构生育观,但其文化基因中关于个体与家庭的伦理责任始终相互博弈。从“多子多福”到“精算优生”,从“传宗接代”到“有条件传承”,变的是决策工具与价值权重,不变的是对后代与大小家庭负责的态度与对生活质量的执着。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共生,恰是理解当下我国生育困境的关键切
为何需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家庭支持生态
2025-04-16 00:00:00来源: 环球时报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农历三月二十,不说、还、吃三件事,家庭幸福人兴旺!2025-04-17 00:00:00
- 生活中很多女性都因为工作、家庭等各种压力…2025-04-17 00:00:00
- 看斯外戈的原生家庭好窒息啊,从小被父母灌输为了生你多苦…2025-04-17 00:00:00
- 底层家庭最大的不幸:家庭成员间不断的内耗2025-04-16 00:00:00
- 一封感谢信,见证协和专家跨越六年的两次生命守护2025-04-16 00:00:00
- 经海二幼自主课程:4+F“支持幼儿成为热情主动的终身学习者”2025-04-15 00:00:00
- 一个不聚财的家庭里,女主人多半有这几个习惯2025-04-16 00:00:00